亚洲免费精品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爱爱_国产大片精品免费永久看nba_精油按摩中文字幕久久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郵箱 微信
 
 
   
 
   
 
 
國務院信息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信息發布 > 國務院信息
 
 
到2025年,生物經濟將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中國首部生物經濟五年規劃出臺
來源:中國政府網 時間:2022-05-11 08:47:09  
 

生物經濟是以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的發展進步和普及應用為基礎的新經濟形態,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5月10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打造國家生物技術戰略科技力量,加快突破生物經濟發展瓶頸,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專家表示,在《規劃》牽引下,中國生物領域戰略科技力量將持續壯大,有力支撐生物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生物經濟再上新臺階

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濤介紹,近年來中國生物經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生物產業體系日趨完善,形成研發、制造與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料藥出口國、第二大藥品和醫療器械消費市場、重要的藥品研發服務貿易出口國。”徐濤說。

但也要看到,當前國內生物經濟發展還存在原始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問題。“這部《規劃》是我國首部生物經濟五年規劃。”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在國家發改委5月10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規劃》明確了生物經濟發展的具體任務,制定了“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即到2025年,生物經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概括起來就是“5個新”:

生物經濟總量規模邁上新臺階,經濟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穩步提升,年營業收入百億元以上企業數量顯著增加。

生物科技綜合實力得到新提升,生物產業研發投入強度顯著提高,區域性創新高地與產業集群的數量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生物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新跨越,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更加廣泛惠及人民健康、糧食安全、能源安全、鄉村振興、綠色發展。

生物安全保障能力達到新水平,基本建成國家主導、防控兼備、多元立體、機制順暢、基礎扎實的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

生物領域政策環境開創新局面,體制機制和制度環境更加優越,生物技術市場交易更加活躍,審評審批、市場準入、產品定價、市場監管、產權保護等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入。

從4個方面培育支柱產業

生物經濟涉及面廣,覆蓋較多產業領域。王翔介紹,為突出重點,一方面,《規劃》明確將滿足人民群眾“醫”“食”“美”“安”新需求作為生物經濟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另一方面,《規劃》明確加快生物技術廣泛賦能健康、農業、能源、環保等產業,促進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生物產業多樣化水平。具體將從4個方面部署培育生物經濟支柱產業:

——加快生物技術賦能健康產業。推動基因檢測、生物遺傳等先進技術與疾病預防深度融合,加快疫苗研發生產技術迭代升級,助力疾病早期預防;推動生物技術與精密機械、新型材料、增材制造等前沿技術融合創新,提升疾病診斷能力;推動基因組編輯、微流控芯片、細胞制備自動化等先進技術與生物藥研發融合,提高臨床醫療水平。

——加快生物育種技術賦能生物農業產業。有序發展全基因組選擇、系統生物學、人工智能等生物育種技術,提高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和質量;發展綠色農業,促進前沿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融合,提高中國農業生產效率。

——加快生物制造技術賦能生物能源和生物環保產業。發展高性能生物環保材料和生物制劑、功能型微生物、酶制劑,助力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開展新型生物質能技術研發與培育,推動化石能源向綠色低碳可再生能源轉型。

——加快信息技術賦能生物信息產業。依托人工智能技術、生物醫學和健康大數據資源,發展智能輔助決策知識模型和算法,輔助個性化新藥研發;利用5G、區塊鏈、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實現藥品、疫苗從生產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

提高生物安全治理水平

生物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如何體現保持生物經濟發展與生物安全治理的平衡?

王翔介紹,《規劃》編制中,始終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落實生物安全法,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將“堅持風險可控”作為發展生物經濟的5大原則之一,明確到2025年“生物安全保障能力達到新水平”。《規劃》專門設置2章對生物安全工作作出具體部署。

一方面,加快建設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完善基礎保障體系建設,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生物安全治理機制。集約化建設生物安全基礎設施,規劃用好戰略資源平臺,加強運行的全維防護和廢棄物安全處置,提升生物安全科研和生產保障能力。

另一方面,積極推進生物資源保護利用。加大生物資源保護力度,健全生物資源監管制度,開展生物資源全面普查,夯實生物資源保護技術基礎。健全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體系,建立生物資源科學評價體系,強化生物資源利用平臺支撐。規范生物資源安全共享,完善生物資源數據庫和生物資源信息預警機制建設,建立國家生物資源共享體系。(記者 孔德晨)

 
 
 
 
  Copyright@2006 m.163r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工體西路1號 電話:59957777
版權所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ICP備案:京ICP備16052956號
京公網安備11931045028號  網站標識碼:bm7300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镶白旗| 凭祥市| 铁岭市| 华宁县| 孟津县| 丘北县| 台前县| 松溪县| 阿拉善右旗| 景泰县| 兴义市| 紫金县| 南木林县| 阜阳市| 九江县| 青铜峡市| 呈贡县| 阳高县| 米林县| 双流县| 布尔津县| 平果县| 双城市| 凭祥市| 陕西省| 伊川县| 岑溪市| 同心县| 惠安县| 高雄县| 福建省| 海兴县| 收藏| 那坡县| 康定县| 石景山区| 文登市| 太康县| 高州市| 高州市| 四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