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精品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爱爱_国产大片精品免费永久看nba_精油按摩中文字幕久久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醫政司  
郵箱 微信
 
 
  (醫政司)  
首頁   政策文件工作動態關于我們
 
 
政策文件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醫政司 > 政策文件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綜合司關于通報2022、2023年度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分析情況的函
時間:2025-06-05 11:51:26
國中醫藥綜醫政函〔2025〕12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醫藥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我局印發的《關于加強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發〔2019〕23號)要求,我局組織對2022、2023年度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數據進行了分析,現就分析情況予以通報(詳見附件1、2)。請對照通報情況,認真落實有關工作要求。

  一、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各地中醫藥主管部門和中醫醫院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中醫醫院改革,持續開展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工作,充分運用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積累的數據資源,有針對性地查找和破解當地中醫藥領域醫療服務和醫院管理中的瓶頸問題,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利用,提高科學決策和精準治理水平,突出中醫臨床優勢特色,提升醫療服務和運營效率。

  二、促進優質中醫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各地中醫藥主管部門要進一步聚焦“強基層、固基礎、保基本”,抓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中醫藥工作,加強二級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中醫藥診療能力。支持中醫醫院牽頭組建或參與醫聯體建設,推動資源、服務、技術和管理下沉,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讓群眾能夠就近就便獲得公平可及、系統連續、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

  三、加強內涵建設,提高管理質量。各地中醫藥主管部門要推動二級中醫醫院立足功能定位,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在中醫優勢專科建設、急危重癥救治能力提升、中醫類別醫師配備等方面持續發力,強化中醫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建設。要進一步健全運營管理體系,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圍繞績效監測常見的數據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升填報數據質量,加強病案首頁上傳和數據填報質控工作,保證數據質量。

  附件:1.2022年度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分析情況通報

     2.2023年度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分析情況通報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綜合司

  2025年6月4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附件1

2022年度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分析情況通報

  按照《關于加強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發〔2019〕23號,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我局聯合相關部門有序推進2022年度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工作?,F將2022年度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分析情況通報如下:

  一、國家監測分析情況

  2022年,全國共1751家二級公立中醫醫院參加績效監測,其中,中醫(綜合)醫院1499家,中醫專科醫院40家,中西醫結合醫院59家,少數民族醫醫院153家(見圖1)。與2021年度相比,新增監測醫院25家,因合并、升降級、撤銷等原因退出監測的醫院共55家。

  監測分析顯示,二級公立中醫醫院功能定位進一步落實,中醫藥臨床服務能力和診療支撐能力不斷提升,運營效率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所增強,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中醫績效監測工作開展四年以來,二級公立中醫醫院堅持公益性,持續落實功能定位,不斷滿足城鄉居民對中醫藥綜合醫療服務的需求。

  (一)中醫藥臨床服務能力持續增強。

  在門診診療服務方面。2022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門診中藥處方比例為53.79%,較2021年增長0.51個百分點;門診散裝中藥飲片和小包裝中藥飲片處方比例為22.58%,比2021年增長0.96個百分點;門診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為29%,較2021年增長2.03個百分點(見圖2)。在住院診療服務方面。2022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為59.23%,較2021年增長2.61個百分點;出院患者中醫非藥物療法使用比例為72.09%,較2021年增長5.22個百分點;以中醫為主治療的出院患者比例為28.69%,較2021年增長3.28個百分點;手術患者圍手術期中醫治療比例為87.32%,較2021年增長2.44個百分點;理法方藥使用一致的出院患者比例為80.28%,較2021年增長4.17個百分點(見圖3)。其中上海、浙江、北京等省市門診和住院各項中醫藥特色指標均位于全國前列;江蘇、山東、貴州等省份門診和住院各項中醫藥特色指標均提升較大幅度。二級中醫醫院以中醫藥服務為主的辦院模式和服務功能進一步加強,使用中醫藥治療疾病的能力與水平不斷增強。

  (二)診療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

  在合理用藥方面。2022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為34.95DDDs,較2021年下降0.68DDDs,抗菌藥物使用強度超過40DDDs的中醫醫院較2021年減少35家?;舅幬锊少徑痤~占比為45.34%,比2021年增長0.07個百分點;門診患者基本藥物處方使用占比和住院患者基本藥物使用占比分別為53.62%和55.39%,較2021年提升3.57個和1.06個百分點(見圖4)。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標藥品金額占比為72.06%,較2021年提升7.87個百分點。在室間質量評價方面。2022年,92.05%的二級公立中醫醫院參加了所在省份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室間質量評價工作,較2021年提升2.17個百分點;省級室間質量評價臨床檢驗項目參加率中位數為91.72%,較2021年提升3.79個百分點,在參加率顯著提升的前提下,合格率基本持平。天津市的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省級室間質量評價臨床檢驗項目的參加率和合格率均位于全國前列。西藏、安徽等省份和兵團的參加率增長較快,重慶、云南、天津等省份的合格率增長較快(見圖5)。

  (三)信息化和運營管理科學化加強。

  一是信息化支撐作用不斷強化。2022年,91.99%的二級公立中醫醫院參加了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比2021年增加7.94個百分點;平均級別達到2.45級,較2021年略有提高。其中,全國996家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達到3級及以上,基本滿足部門間數據交換的要求;133家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達到4級水平。在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方面,上海、浙江、江蘇等省份基礎較好,海南、山西、青海等省份提升速度較快(見圖6)。

  二是收支結構不斷優化。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并持續優化,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得到進一步體現。在醫療收入結構方面。2022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比為33.26%,較2021年提升0.02個百分點;除檢查檢驗收入占比有所提升外,衛生材料收入和藥品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分別較2021年降低0.18個和0.75個百分點。其中,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收入占比為31.75%,較2021年下降4.78個百分點,重點監控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收入占比為1.35%,較2021年基本保持穩定(見圖7)。在人員經費支出方面。人員經費占比為41.99%,較2021年提升0.98個百分點,人員經費支出增幅達到5.04%(見圖8)。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通過充分落實“兩個允許”要求,不斷完善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機制。

  三是中醫藥服務收入占比不斷提高。2022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不含中藥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為10.04%,較2021年提高0.46個百分點;中藥飲片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為26.66%,較2021年提高0.38個百分點(見圖9)。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比和中藥飲片收入占比持續提升,中醫藥診療服務優勢和積極性在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進一步得到彰顯。

  (四)持續發展機制逐步健全。

  在人員結構方面。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醫師總數比例為49.30%,比2021年提升1.13個百分點。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積極貫徹落實“中醫醫療機構配備醫務人員應當以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為主,主要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規定和要求,逐步提升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的占比(見圖10)。麻醉、重癥、感染性疾病科醫師數量較2021年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重癥醫師數量增長最多,且幅度增長最高(見圖11)。北京、河南、湖北等省份的相關專業緊缺醫師占比增長較快。在學科建設方面。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重點學科、重點??平涃M投入為30.81萬元,較2021年增長55.53%。二級公立中醫醫院持續加大重點學科、重點專科經費投入,為培養高水平的中醫臨床人才和中醫藥創新人才創造了有利條件。

  (五)人民群眾就醫體驗持續提升。

  在患者滿意度方面。2022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門診患者滿意度和住院患者滿意度分別為87.33分和90.95分,較2021年提升0.39分和0.65分。門診患者滿意度在掛號體驗、隱私、醫務人員回應等方面得分較高、提高較快。二級公立中醫醫院持續貫徹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辦院理念,著力改善患者就醫環境,優化診療流程,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在醫務人員滿意度方面。2022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醫務人員滿意度為76.61分,比2021年提高0.38分。醫務人員滿意度在同級關系、發展晉升、上下級關系等方面得分較高,在薪酬福利、發展晉升、上下級關系等方面提升較快。二級公立中醫醫院不斷落實醫務人員薪酬制度改革,優化醫務人員工作環境,減輕醫務人員負擔,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二、績效監測發現的問題

  (一)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存在。

  監測數據顯示,大部分二級公立中醫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持續提升,但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存在。從區域間比較看。華東和西南地區的中醫醫療服務能力相對較強,東北地區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的中醫醫療服務能力與內部管理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如在中藥飲片使用率、中醫非藥物療法使用比例、以中醫為主治療的出院患者比例、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手術患者圍手術期中醫治療比例、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醫師總數比例等指標方面均較其他地區有明顯差距。從醫院間比較看。仍有153家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等級為0級,未形成電子病歷系統,醫院運行相關工作基本處于手工記錄階段。422家二級公立中醫醫院未投入人才培養經費。

  (二)醫院內部管理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2022年度二級公立中醫醫院整體科學管理水平在不斷增強,但中醫類執業醫師配備、運營效率、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數據出現一定幅度的波動,醫院內部管理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在中醫類執業醫師配備方面。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醫師總數比例為49.30%,其中,中醫醫院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占比為48.34%,距離“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配置不低于本機構醫師總數的60%”的要求仍有較大差距。在運營效率方面。2022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萬元收入能耗支出(平均為135.79元)較2021年增加12.55元,明顯高于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在人才培養方面。在醫院總經費逐年提高的背景下,2022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人才培養經費投入占比為0.25%,較2021年下降0.02個百分點,對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仍需加強。

  三、工作要求

  (一)進一步優化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工作。

  一是堅持公立中醫醫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和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根本立場,督促各地堅持公立中醫醫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和以中醫為主的辦院方向,積極運用績效監測結果,持續優化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持續優化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的外部政策,提高政策銜接性和系統集成性。二是聚焦醫療質量、運營管理、持續發展和患者就醫體驗等方面,結合績效監測發現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查找存在的差距并挖掘典型,發揮相關地區和醫院的示范引領作用,強化績效監測的“指揮棒”作用。三是強化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客觀數據分析評價等方面工作,指導和幫助相關地區和醫院因地制宜解決績效監測發現的具體問題,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運營風險。

  (二)持續推動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

  一是在多重疾病威脅并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康復、護理、治未病、慢性病綜合防治等需求迅速增長的背景下,牢牢把握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將績效監測工作與公立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二是統籌考慮轄區內居民人口分布、年齡結構及老齡化發展趨勢、疾病譜特點、就醫流向,縮小城鄉、區域、人群之間資源配置、服務能力和健康水平差異。積極發揮中醫診療優勢,提升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疾病診療的綜合服務能力。三是完善中醫診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建設,提升醫療質量;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提升二級公立中醫醫院規范化管理水平。強化醫院中醫藥人才培養和中醫醫師配備力度,加大經費政策等方面的投入,提升醫院中醫藥人才服務能力和培養能力。

  (三)不斷推動二級公立中醫醫院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辦院模式。

  加強信息技術賦能,創新優化服務流程,疏通患者就醫流程中的微循環,加強醫療服務人文關懷,推動二級公立中醫醫院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轉變。整體提升醫療服務的舒適化、智慧化、數字化水平,推動形成流程更科學、模式更連續、服務更高效、環境更舒適、態度更體貼的醫療服務模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升患者就醫的便捷性、安全感和滿意程度。建立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的長效機制,提升醫務人員的滿意度。不斷提升中醫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中醫藥服務需求。

  附件2

2023年度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分析情況通報

  按照《關于加強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發〔2019〕23號,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我局聯合相關部門持續推進2023年度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工作?,F將2023年度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分析情況通報如下:

  一、國家監測分析情況

  2023年,全國共1710家二級公立中醫醫院參加績效監測,其中,中醫(綜合)醫院1459家,中醫專科醫院37家,中西醫結合醫院61家,少數民族醫醫院153家(見圖1)。與2022年相比,新增監測醫院25家,因合并、升降級、撤銷等原因退出監測的醫院66家。

  監測分析顯示,二級公立中醫醫院公益性運行機制不斷健全,以中醫藥服務為主的功能定位逐步強化,醫療服務支撐能力不斷提高,持續發展潛力不斷激發,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一)公益性運行機制不斷健全。

  一是積極推進藥品集中采購,完善醫療、醫保、醫藥協同機制。2023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標藥品金額占比和中選藥品完成比例分別為74.15%、97.72%,較2022年增加2.09、7.43個百分點(見圖2)。

  二是持續推進體現以醫療服務為主導的價格改革,收支結構不斷優化。2023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為34.95%,較2022年提升1.69個百分點,衛生材料、檢查檢驗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分別為5.96%和25.06%,較2022年下降0.97、0.83個百分點,藥品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基本保持穩定(見圖3)。其中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收入占比為24.89%,較2022年下降6.86個百分點。

  三是進一步推動中醫醫院薪酬制度改革,人員經費逐步提高。2023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人員經費較2022年提高3.77%,人員經費占比提高至42.45%,較2022年提升0.46個百分點(見圖4),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進一步體現。

  (二)以中醫藥服務為主的功能定位逐步強化。

  在門診中醫藥服務方面。2023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門診中藥處方比例、門診散裝中藥飲片和小包裝中藥飲片處方比例分別是54.86%、24.56%,較2022年提高1.07、1.98個百分點。門診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略有波動(見圖5)。

  在住院中醫藥服務方面。2023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以中醫為主治療的出院患者比例分別為62.54%、75.25%、33.12%,較2022年分別提高3.31、3.16、4.43個百分點;手術患者圍手術期中醫治療比例為87.99%,較2022年提高0.67個百分點(見圖6)。

  在中醫醫療收入方面。2023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不含中藥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為11.75%,較2022年提升1.71個百分點;中藥飲片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為29.37%,較2022年增長2.71個百分點(見圖7)。

  (三)診療支撐能力不斷提高。

  一是合理用藥水平穩步提升。2023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為35.12DDDs,連續多年優于國家要求??咕幬锸褂脧姸鹊陀?0DDDs的中醫醫院為1320家(77.74%),較2022年增加40家,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更趨合理。

  二是信息化支撐作用不斷強化。2023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為2.71級,較2022年提高0.26級。其中,全國1115家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達到3級及以上,實現醫院部門間數據交換,初步滿足醫療決策支持的要求;204家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達到4級及以上,實現全院信息共享和初級醫療決策支持。

  三是臨床檢查檢驗可比性持續提升。2023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省級室間質量評價臨床檢驗項目參加率與合格率分別為92.24%和95.83%,較2022年分別提升0.52個和1.60個百分點(見圖8)。

  (四)持續發展潛力不斷激發。

  一是專業技術人員結構不斷優化。2023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醫師總數比例為51.73%,較2022年提升2.43個百分點,中醫綜合醫院、中醫??漆t院、中西醫結合醫院的中醫類別醫師占比分別為50.90%、58.85%、38.68%,較2022年增長2.56、2.91、1.70個百分點(見圖9)。此外,重癥、病理、感染性疾病科醫師數量和占比均較2022年有一定增長,重癥、病理、感染性疾病科醫師等急需緊缺專業人才隊伍逐步壯大。

  二是人才培養和重點學科、重點專科建設經費投入逐年增長。2023年,二級公立中醫醫院人才培養經費投入總金額為5.6億,較2022年增加26.08%,人才培養經費投入占比為0.31%,較2022年增長0.06個百分點;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重點學科、重點??平涃M投入為35.36萬元,較2022年增加4.55萬元(見圖10)。二級公立中醫醫院不斷增加人才培養及重點學科、重點??平涃M投入,為推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和中醫優勢??平ㄔO創造條件。

  (五)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2023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門診和住院患者滿意度分別為92.25分、92.90分,較2022年提升4.92分、1.95分。其中,門診患者滿意度較高的有山東、浙江、湖南等省份,住院患者滿意度較高的有上海、山東、浙江等省份。門診患者在掛號體驗、環境與標識、隱私保護等維度滿意度顯著提升,住院患者在飯菜質量、出入院手續和信息、環境與標識等維度滿意度提升明顯。醫務人員滿意度為78.07分,較2022年提升1.46分,醫務人員在同級關系維度的滿意度較高,在薪酬福利維度的滿意度增長較快,在工作內容與環境維度仍有提升空間。

  二、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中醫醫院綜合改革相關政策合力需進一步增強。

  一是財政支持政策需更加積極。2023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財政撥款收入占總收入比例為19.76%,較2022年下降3.43個百分點,其中57.39%的醫院財政補助收入占比下降,27.15%的醫院財政補助收入占比低于10%。二是人才隊伍建設仍需加強。2023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醫師總數比例為51.73%,距離60%的國家要求仍存在較大差距。全國僅有537家(32.74%)二級公立中醫醫院(中醫綜合醫院385家,占比26.53%;中醫??漆t院20家,占比54.05%;少數民族醫醫院132家,占比86.84%)達到60%的要求,還有11家二級公立中西醫結合醫院(18.97%)未達到30%的要求。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醫護比為1:1.32,與公立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醫護比總體達到1:2)仍存在較大差距。

  (二)醫院內部治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一是精細化管理水平不高。中醫特色方面,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門診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為26.66%,較2022年下降2.34個百分點;門診中藥處方比例為54.86%,較60%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醫療質量安全方面,二級公立中醫醫院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0.37%,較2022年上升0.18個百分點。基本藥物配備使用方面,2023年,二級公立中醫醫院基本藥物采購品種數占比和采購金額占比為52.53%和43.09%,較2022年分別下降3.88個和2.25個百分點,門診患者基本藥物處方占比為50.85%,較2022年下降2.77個百分點。能耗支出方面,2023年,二級公立中醫醫院萬元收入能耗占比為146.08元,總收入略有增長情況下,總能耗持續上升,較2022年增長10.29元。二是信息化支撐能力不足。2023年,全國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為2.71級,與公立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要求(3級)仍存在差距。全國428家(25.21%)二級公立中醫醫院電子病歷系統功能應用水平仍處在2級及以下,其中78家醫院仍處于0級。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績效監測結果利用,引導公立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

  各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要切實落實屬地化管理責任,在國家監測分析結果的基礎上,持續推進省級年度監測,并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優化完善監測指標體系,增強數據獲取、分析、運用能力,提升監測針對性和精準度。各級中醫藥主管部門、各中醫醫院要充分、科學運用績效監測結果,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挖掘典型、尋找差距,堅持以中醫藥服務為主,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不斷優化醫院內部管理服務流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提高決策科學化、治理精準化和服務高效化水平,持續完善公立中醫醫院綜合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實。

  (二)抓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中醫藥工作,進一步推動二級公立中醫醫院服務能力提升。

  地方各有關部門要深入貫徹“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以“公平、可及、質效”為導向,完善二級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推動二級中醫醫院融入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引導二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的醫聯體實現資源、服務、技術和管理下沉,發揮醫聯體內中醫診療指導、智慧中藥服務共享、中醫適宜技術推廣的功能。積極落實政府責任,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配合,確保各項政策同向發力,增強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整體效能,為二級公立中醫醫院良性有序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政策環境。加快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扎實推進具有區域特色的中醫藥人才項目,重點向中醫兒科、神志病科等專業傾斜,促進各專業協同發展。

  (三)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持續開展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工作。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結合實際需要,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持續完善優化中醫醫院績效監測工作。充分運用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監測積累的數據資源,查找和破解當地醫療服務和醫院管理中的瓶頸,引導二級公立中醫醫院持續提高醫院內部管理水平,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運營效率。引導二級公立中醫醫院強化落實功能定位,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進一步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平可及、就近就便、系統連續的中醫藥健康服務。

 
 
 
 
  Copyright@2006 m.163r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工體西路1號 電話:59957777
版權所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ICP備案:京ICP備16052956號
京公網安備11931045028號  網站標識碼:bm7300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原市| 谷城县| 什邡市| 马尔康县| 凌海市| 揭西县| 剑川县| 韩城市| 恩平市| 白水县| 商城县| 峨眉山市| 德格县| 嘉鱼县| 平远县| 剑河县| 通渭县| 涞源县| 镇雄县| 平泉县| 成安县| 策勒县| 九台市| 历史| 多伦县| 临猗县| 连城县| 黑龙江省| 平顶山市| 陆丰市| 翁源县| 阿拉善左旗| 天长市| 滦南县| 辉南县| 巴林右旗| 句容市| 南昌市| 阜新市| 确山县|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