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這是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就傳統醫學主辦全球性大會,旨在進一步評估傳統醫學(補充和替代醫學)的作用,審議各國的傳統醫學進展,并推動各成員國把傳統醫學納入國家衛生" />
11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這是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就傳統醫學主辦全球性大會,旨在進一步評估傳統醫學(補充和替代醫學)的作用,審議各國的傳統醫學進展,并推動各成員國把傳統醫學納入國家衛生體系。本次大會由中國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承辦。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等出席開幕式。來自緬甸、南非、澳大利亞的衛生官員和80多個國家的1100多人參加了大會。 陳馮富珍在開幕式上表示,傳統醫學系統和西醫系統并非相互沖突,在初級衛生保健的框架內,兩者可以和諧相處,取長補短。 她說,在亞、非、拉的大部分地區,傳統醫學通常是可及的、可負擔的,而且應用普遍。對發展中國家農村地區的人們,草藥、傳統療法、傳統醫師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衛生服務來源。在發展傳統醫藥時,監管、培訓、許可或認證系統、對產品安全性的嚴格控制等保障措施必須到位。傳統醫藥功效和安全性的確認需要特殊的研究方法,世衛組織正在這一領域提供支持。 陳馮富珍對中國政府將中醫藥納入國家基本醫療體系表示贊賞。她說,公共衛生的“預防重于治療”的理念源于中國和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傳統中醫倡導飲食、運動等,認識到環境對健康的影響,利用草藥作為整體醫學的組成部分。中國各地的公立醫院在提供常規治療的同時,都在采用行之有效的中草藥療法治療許多疾病,傳統醫學得到很好的整合,在常見病防治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陳竺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中醫藥的發展,始終堅持中西醫并重的方針,制定了一系列保護、扶持、發展中醫藥的方針政策。 據悉,世界衛生組織1978年發布《阿拉木圖宣言》,第一次倡導各國將傳統醫學納入初級衛生保健體系,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21世紀初,該組織發布《傳統醫學戰略(2002年-2005年)》,再次號召各國衛生當局將傳統醫學納入國家醫療保健體系。迄今,傳統醫學不僅在發展中國家初級衛生保健中發揮作用,在許多發達國家也以補充和替代醫學的名義被廣泛應用。 大會為期3天,包括國際政府間論壇、通過并發布《北京宣言》,以及傳統藥物、針灸療法與人類健康、衛生保健手法治療、衛生保健體系中的自我保健等4個衛星會。(記者柴玉)
記者巨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