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滌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推廣中醫兒科診治療法,持續加強中醫兒科醫生隊伍建設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建設中醫??苾和t院及在中醫醫院設置中醫兒科的建議
我局高度重視中醫兒科診療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十三五”期間,我局大力推進中醫醫院兒科建設工作。據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統計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公立中醫類三級醫院549所,其中495所設置了兒科,占比為90.16%;全國公立中醫類二級醫院1829所,其中1340所設置了兒科,占比為73.26%。二是在制定《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時,對兒科科室設置、醫療設備、中醫醫療技術和現代技術、診療病種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在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政策中明確提出:“鼓勵社會力量優先舉辦兒科、精神(心理)科、婦科、外科、骨傷、肛腸等非營利性中醫??漆t院,發展中醫特色的康復醫院、護理院。”并在全國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中,將兒科醫師的配備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三是加強中醫兒科重點??企w系建設。“十二五”期間,我局推動建設覆蓋全國的37個兒科專業國家中醫重點專科和18個兒科專業國家臨床重點???中醫專業)。2018年遴選確定了10個兒科區域中醫診療中心建設單位和培育單位,并加強建設和指導。通過??平ㄔO的頂層設計,使全國各區域??平Y構更加科學、明晰,為進一步提高兒科綜合服務能力提供了支撐。關于兒童用藥審評審批問題,國家藥監局印發的《關于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對臨床定位清晰且具有明顯臨床價值,用于重大疾病、罕見病防治、臨床急需而市場短缺、或屬于兒童用藥的中藥新藥申請實行優先審評審批。”為兒童用藥審評審批的優先通道提供了政策支持。
下一步,我局將進一步完善中醫兒科診療服務體系,提升專科服務能力。一是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同推進以中醫兒科為重點方向的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工作,促進中醫兒科優質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二是繼續指導10個兒科區域中醫診療中心建設單位和培育單位開展建設,發揮兒科區域中醫診療中心在區域兒科疑難危重疾病診療中的積極作用。三是積極推動中醫兒科優勢專科建設,在總結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經驗基礎上,圍繞兒科優勢病種,加強內涵建設,提升中醫兒科診療服務能力和療效,總結形成診療方案并推廣應用。
二、關于推廣適宜兒科中醫藥診治療法的建議
我局一直高度重視中醫兒科優勢病種診治療法的梳理總結和推廣工作。一是在梳理總結臨床經驗基礎上,組織制定并推廣了43個中醫兒科優勢病種的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此外,還與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了兒童過敏性疾病、兒童腺病毒肺炎等診療方案或規范,研究制定兒童基本藥物目錄和中成藥治療兒科優勢病種的臨床應用指南。二是開展兒童重大疾病中西醫協作攻關。啟動了兒童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工作,確定了小兒腦癱、兒童急性白血病等兒童重大疑難疾病在內的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項目,以提高臨床療效為目的,通過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攻關,探索建立中西醫臨床協作機制,促進診療模式創新。三是研究制定近視防控中西醫一體化綜合預防和診療方案,將兒童青少年近視納入中醫優勢病種。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中醫適宜技術試點,推廣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四是指導各地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要求,為兒童規范化提供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截止2020年,按月齡接受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的兒童3349萬,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75%,超額完成了2020年65%的年度目標。五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省級、縣級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建設,累計建成省級基地32個,縣級基地1800多個,依托基地建設向基層推廣培訓10類5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向包括兒童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中醫藥服務。目前,能夠提供6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占同類機構總數的比例分別為86.04%、81.03%,能夠提供4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占同類機構總數的比例分別為70.94%、46.22%。
下一步,我局將進一步加強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和技術規范培訓和指導,圍繞兒童、老人、慢病管理提升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能力,力爭到2025年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達到90%。同時,加強縣域中醫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建設,持續加大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力度,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兒童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中的獨特優勢作用。
三、關于持續加大中醫兒科醫生培養力度的建議
我局歷來重視中醫兒科人才培養工作。一是“十三五”期間國家衛生健康委和教育部發布恢復兒科本科招生措施,率先支持中國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8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專業。我局指導和支持全國符合條件的中醫藥院校陸續開設中醫兒科本科專業的招生,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完善兒科招生方式,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二是我局正在修訂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施辦法及培訓標準,將充分考慮中醫兒科培養需要,突出中醫思維培養和臨床技能培訓,改革輪轉科室時間安排,增加第二階段培訓時間,強化門診教學和跟師學習等措施,著力提升培訓成效。三是積極推進實施“西學中”優秀人才研修項目,同時鼓勵和支持各地舉辦“西學中”研修班,允許西醫臨床類別醫師通過考核后提供中醫服務,以及參加中西醫結合職稱評聘,培養更多中西醫結合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為健康中國提供人才保障。
下一步,我局將會同相關部委推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落實,持續強化中醫兒科人才培養力度,提高中醫兒科人才培養質量。
四、關于提高中醫兒科醫師待遇,為中醫兒科醫師成長和執業創造優良環境的建議
我局積極采取多種措施為中醫兒科醫師創造優良環境。一是與有關部門共同起草《關于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充分考慮包括中醫兒科在內的中醫藥醫務人員收入總體偏低的情況,薪酬制度改革進一步向中醫醫院傾斜。二是積極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關于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的相關要求,配合國家醫保局完善《“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中中醫藥相關內容,進一步研究制定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將符合條件的中醫兒科醫療技術納入醫保支付范圍。三是按照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我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同推進衛生職稱制度改革,于2021年6月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注重醫德醫風考核,建立完善臨床醫生執業能力評價指標,將門診工作時間、收治病人數量等作為申報條件,突出評價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破除唯論文、唯學歷、唯獎項、唯“帽子”等傾向,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取消職稱申報時對論文篇數的要求等。下一步將指導各地各單位做好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四是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加強醫院安保防范能力建設,共同開展醫院安保風險排查整改工作,保障包括兒科醫師在內的醫務人員安全,維護醫院診療秩序。
下一步,我局將協調有關部門將薪酬制度改革進一步向中醫醫院傾斜,將更多符合條件的中醫兒科醫療技術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1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