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截至8月11日21時,九寨溝7.0級地震共造成24人死亡、493人受傷(其中重傷45人)。在抗震救災過程中,四川省中醫藥系統主動融入衛生計生救災體系,趕赴救援一線,提供支援保障,積極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在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中醫藥抗震救災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遠程會診:把看家本領“送”到前線
地震發生當晚,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院)做好了一切應急準備,人員、車輛、物資、床位全部就緒,并且一直與九寨溝縣政府保持著聯系。由于災區道路堵塞等原因,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安排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骨科醫院三家省級醫院馳援災區,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隨時待命。
成都中醫藥大學與九寨溝縣中藏醫院是醫聯體共建單位,此前雙方已經開展互聯網醫館項目建設,預計于8月底啟動。中藏醫院部分傷員傷情嚴重,院長左國平提出請求,能否提前啟動互聯網醫館,通過互聯網技術開展遠程會診?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立刻同意,派出地震醫療救援隊奔赴九寨溝災區架設設備。合作方微醫集團負責互聯網醫館項目的技術總監尤嘉得知情況后,即刻從昆明東升趕往災區。9日夜晚,救援隊抵達災區。由于九寨溝縣中藏醫院也受到地震破壞,網絡信號不通,救援隊決定,把設備安裝在九寨溝縣人民醫院。
10日15時許,設備安裝并調試完畢。15時30分,遠程會診啟動。當時,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楊正春正在該院組織召開地震傷病員中醫藥救治專家組論證會。得知遠程會診可以啟動,所有與會專家都來到設備前,共同參與會診。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專家通過緊急安裝的網絡設備為受災傷員進行遠程會診。
馮大爺是遠程會診的傷員之一。地震中,一塊巨石滾落在馮大爺乘坐的大巴車中部,他瞬間被彈出車外,陷入昏迷,醒來后發現自己在馬路上。被轉運到九寨溝縣人民醫院后,馮大爺被診斷為左肩骨骨折,同時左胸肋部疼痛有待診斷。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專家陳震建議,先進行左上肢固定,搬運過程中避免接觸骨折部位,盡快轉院進一步檢查。遠程會診持續了將近1個小時,全國名中醫陳紹宏、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艾儒棣等知名專家全程參與。
“中醫骨科經驗豐富、處理手法多樣,在骨折、骨傷眾多的地震救援中,能夠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長陸華說:“互聯網技術把中醫專家的看家本領便捷地‘送’到前線。”
高效轉運:為傷員爭取寶貴時間
綿陽市緊鄰阿壩州。9日早6時30分,綿陽市中醫醫院派出第一支應急小分隊,攜帶相關醫療救援物資設備,同綿陽某部隊一同前往災區參加應急救援。同日10時30分,第二支應急小分隊出發,前往九寨溝縣中醫院進行傷員轉運工作。10日11時,第三支應急小分隊出發。
10日4時,第二分隊將1名重癥患者順利轉運至綿陽市中心醫院。19時,第三分隊抵達災區后立即投入救災,將3名南充區域傷員從九寨溝縣轉送至甘肅文縣。
綿陽市中醫醫院救護車駕駛員周波從事120急救駕駛工作9年了。這9年間,他先后參加過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和2013年雅安地震救援。這一次,他又主動報名,9日9時40分到11日13時20分,從綿陽到九寨溝,他連續跑了兩個來回。
這兩個來回,他的任務可不僅僅是駕駛救護車。當救援分隊到達災區后,他要協助救援人員搬運傷員;當救護車載著傷員送往醫院救治時,他還要在進行途中為車上所有人員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一方面,他要保障傷員及醫護人員平安到達目的地,另一方面,還要盡可能加快速度,為傷員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他說,汶川地震中八方的愛溫暖了我們,現在我們也應該把這些愛延續下來,我只想早點把傷員送到醫院去。
綿陽市中醫醫院醫護人員高效配合轉移傷員

護理部醫護人員在對傷員魯向成進行心理撫慰

為住院的受災傷員進行艾灸治療。
11日凌晨1時許,3名受災傷員被轉運至綿陽市中醫醫院就醫。收到轉運通知后,綿陽市中醫醫院馬上行動,組織醫務科、護理部、急診科、ICU、骨傷科、神經外科、宣傳科、工會、團委、總務等科室,就傷員來院后的治療和生活等事項逐一作出安排。傷員尚在轉運路上時,醫院就已開通地震傷員綠色快速通道,迅速辦好全部入院手續,并提前落實病房、專家組、應急通道、后勤保障等工作。傷員抵達時,一切都已準備就緒。
救治傷員:中醫藥特色優勢顯身手
“左髖臼骨折,骨盆骨折伴雙側坐骨神經損傷,頸3、4骨折脫位,頸6、7椎體壓縮性骨折,頸2、頸5、胸1、胸2椎體骨挫傷,左額葉腦挫傷伴蛛網膜下腔出血,右側頂枕部頭皮裂傷清創縫合術后伴頭皮血腫,全身多處軟組織挫裂傷……”目前,四川省骨科醫院共收治7名受災傷員,21歲的姑娘胥某是傷情最嚴重的。地震發生時,她所乘坐的大巴被巨石撞擊,她摔出車外,當場昏迷。
胥姑娘是四川省南充市人,一家人來九寨溝旅游。他的男朋友陳某和她乘坐同一輛大巴,也被轉運至四川省骨科醫院,傷勢較輕,目前接受保守治療。她的外婆原本作為陪護家屬與她一同乘坐救護車到達醫院后,感到身體不適。經診斷,右胸第7肋骨骨折,隨即入院治療。一家人對骨科醫院的治療與護理充滿感激之情。
陳某從四川省骨科醫院IUC轉到普通病房,與傷情嚴重的女友胥某相見。
四川省骨科醫院對災傷病員制訂了完整精細的治療方案:在完善各項理化檢查的基礎上,對非手術傷員,以鄭氏手法整復、夾板或繃帶外固定,配合鄭氏傷科中藥內服外敷。對需要手術的傷員,由專家團隊精心設計手術方式,運用“圍手術期康復—臨床康復—功能康復”的三段式康復模式,配合電針、引導式功能鍛煉、關節松動、傳統關節粘連松解術、推拿等中醫治療手段。
綿陽市中醫醫院同樣注重在治療地震傷員時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記者見到該院收治的受災傷員魯向成時,醫務人員正為他的受傷部位施艾灸。經診斷,他左側雙踝骨折,左足及右肘關節軟組織損傷。他今年24歲,是浙江嘉興人,在法國巴黎學習音樂,假期來九寨溝旅游。因為演奏管風琴需要腳踏板的配合,健康的雙腳對他非常重要。醫院目前采用保守治療的方案。
8月11日,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下發《關于在地震傷員治療、康復及災后防疫中進一步發揮中醫藥作用的通知》,要求各中醫醫療機構對地震傷員開展中醫會診,制訂個性化診療方案。針對地震傷員中的骨折病人,以促進骨折愈合、加快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等為重點;針對地震傷員中的皮損患者,以減輕傷痛,促進傷口恢復,恢復患處原貌為重點;針對心理創傷者,以撫慰情緒,調攝情志,恢復心理穩定為主。同時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防疫防病工作和康復保健中的作用。局長田興軍表示,在地震傷員醫療救治過程中,堅持中西醫協同,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才能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保障救援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