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推進會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會上總結了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自2018年啟動至今取得的系列成果:截至目前,調查已匯總近1.3萬種野生藥用資源信息,發現79個新物種,其中近六成有潛在藥用價值。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院士介紹了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2000余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匯總到全國近1.3萬種野生藥用資源的種類、分布信息,總記錄數2000萬條,基于100多萬個樣方的調查數據,可以估算《藥典》收載563種藥材的蘊藏量;收集到藥材樣品、臘葉標本、種質資源36萬余份;已發現79個新物種,初步分析近六成有潛在藥用價值。此外,已初步建成了由1個中心平臺、28個省級中心、65個監測站組成的中藥資源動態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在全國建成28個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和2個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基本摸清了調查區域的中藥資源本底情況,形成了我國中藥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長效發展機制。
據介紹,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即將在2020年收官,未來普查工作將以提質增效為目標,全面做好成果梳理的同時加強藥用植物新種、普查先進技術等科技成果轉化,做好相關科研論文撰寫、專著編寫、科技獎勵申報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