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研究團隊以抗擊新冠的“三藥三方”之一化濕敗毒方為例,利用現代科學方法,圍繞抗病毒、抗炎兩個關鍵藥效途徑,從整體藥效到分子機制,深入解析了源于化濕敗毒方的活性成分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靶點及作用途徑,充分展示了中藥復方“多成分、多途徑、多靶點”整體作用特點及獨特優勢,相關研究成果被《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在線發表。這是首次有中藥復方治療新冠研究成果在這一國際學術期刊在線發表。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用科學的方法說明中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的療效”。而上述成果為說明白、講清楚中藥復方治療疾病的作用機理提供了研究范式,為以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的中藥新藥研發奠定了基礎,成果在PNAS上的發表也意味著用“科學的方法”說明中藥療效及其作用優勢正得到國際醫學界的理解和認同。
化濕敗毒方由首批國家援鄂抗疫中醫醫療隊研制,是中醫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理論和臨床療效的物化載體,其顆粒劑于2021年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能顯著降低疾病轉重率,顯著縮短核酸轉陰時間,有效改善發熱、咳嗽、乏力、胸悶等癥狀,臨床療效確切且安全性良好。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科技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持與指導下,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聯合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協同攻關,多學科交叉,研究明確了化濕敗毒方“7種成分、5個靶點、2條途徑”的作用機制。即圍繞治療新冠抗病毒、抗炎兩個關鍵藥效途徑,發現厚樸酚等7種成分作用于5個靶點,同時發揮抗新冠病毒及其所致炎癥的雙重作用。其中,6種成分發揮抗病毒作用,主要作用在病毒復制蛋白靶點SARS-CoV-2 Mpro、RdRp;5種抗炎成分的作用靶點為PDE4及炎性細胞死亡通路,其中4種成分具有抗新冠病毒和抗炎的雙重作用。
中藥復方是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辨證審因決定治法后,選擇合適的藥物酌定用量,配伍而成的一組藥物,其特點是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發揮作用。因此,相對于成分相對單一的化學藥,中藥復方類似“團隊協同作戰”,多途徑治療疾病,全面改善患者癥狀,但其作用機制復雜,研究難度很大。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發生以來,以“三藥三方”為代表的中藥復方藥物發揮了重要作用,中醫藥深度參與疫情防控的全過程,成為抗擊新冠病毒中國方案的鮮明特征。
《美國科學院院報》于1914年創立,是與《自然》《科學》齊名的世界上被引用最多的綜合性、跨學科出版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