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突出提升中藥質量這一關鍵,推動構建現代化中醫藥產業體系,系統謀劃了一批重要改革舉措和任務安排,促進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增進人民健康福祉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對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一系列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
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中醫藥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中醫藥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結構布局持續優化,集聚優勢逐步呈現,已成為我國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促進了健康中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
《意見》的發布為中醫藥產業邁向轉型升級鋪就了“路線圖”,對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抓好中藥質量提升。中藥質量直接關系臨床療效和用藥安全。《意見》明確完善中藥標準體系、健全中藥監管,加強生產流通使用全生命周期監管,為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筑牢質量根基。
《意見》以提升質量為主線,圍繞產業鏈進行全面布局,既從資源保護、生態種植、生產制造、工藝提升、研發創新等供給側發力,也從強化臨床價值評估、醫療機構配備使用等需求側方面倒逼,實現供需兩端協同發力,通過質量提升來保障臨床療效的發揮,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用藥需求。
——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強化中藥資源保護。中藥資源是中藥產業鏈的源頭,是支撐整個中醫藥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堅持資源保護優先,處理好使用和保護的關系,合理有序開發利用,強化資源保護的關鍵技術,推進中藥資源的動態監測,多措并舉促進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用藥需求。《意見》指出,要研究修訂《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規范珍稀中藥資源開發利用,突破一批珍稀中藥資源的繁育、仿生、替代技術。
從源頭提升中藥材質量,是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當前我國已完成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基本摸清中藥資源家底,建成31個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圃和3個資源庫保存珍貴種質資源,選育優良品種超700個,先后建設40多個國家級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可保障120種藥材的良種繁育。
——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好中藥創新研發,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近年來,中藥臨床試驗的申請數量和中藥上市申請數量都在不斷攀升。中藥新藥的上市,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呈向好趨勢。2024年12個中藥新藥獲準上市,2025年以來已有8個中藥新藥獲準上市,彰顯著中醫藥創新發展的澎湃動力。從持續優化審評審批流程,到加強對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名醫驗方等的挖掘和轉化,從加大國家科技計劃對中藥的支持力度,到推出一批臨床療效突出、競爭優勢顯著的中藥創新藥……《意見》為推進中藥創新研發、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具體指引,助力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我國中醫藥產業具有深厚歷史積淀,獨特資源稟賦和原創科技優勢。為推動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加快開展中藥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提升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
對此,《意見》做出系統部署,如提出“強化有組織科研,推進多學科、多部門聯合攻關”“加大國家科技計劃對中藥的支持力度”“完善中藥產業人才培養體系”“推動中藥相關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等要求,正是為中醫藥產業科創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的舉措。
在粵港澳大灣區,橫琴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運用AI技術解析經典名方;在湖北時珍實驗室,研究團隊正攻關蘄艾活性成分提取技術……目前,我國在中醫藥領域已布局7個全國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構建起央地聯動、多維立體的中醫藥創新體系。
——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這就要求我們搭建平臺、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迫切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協同,在政策制定、項目實施等方面更好整合資源、創新配置要素,提升綜合治理能力,充分釋放中醫藥的多元價值。
《意見》專門強調“強化中藥管理和產業發展重大戰略、規劃、政策的頂層設計和系統集成”“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健全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機制”等,正是健全體制機制的有力舉措,必將對行業發展起到深遠影響。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中醫藥人要以此次《意見》為契機,乘勢而上、主動作為,將中醫藥產業打造成為服務經濟社會的新引擎,不斷開創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