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推進中彝醫藥事業發展,制定出臺扶持和促進中彝醫藥事業發展的多項政策措施,以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彝醫館建設為突破口,抓實中彝醫館建設,提升基層中彝醫藥服務能力,促進州基層中彝醫藥事業健康發展。
該州作出“把彝族藥業建設成為全州支柱產業,把彝醫藥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的戰略決策,該州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了“加強彝族醫藥體系建設,打牢產業基礎”的指導思想,確立打造楚雄“彝藥之鄉、滇中藥谷”的戰略目標,并將中彝醫藥發展列入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把生物醫藥產業與國家加快發展中醫藥行動計劃、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行動計劃、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及“健康楚雄”建設有機結合,總體規劃、總體部署、總體實施,統籌中彝醫藥事業與全州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在全州范圍內推廣南華縣基層中彝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成功經驗,經過近8個月的經驗推廣,2016年3月底州衛生計生委制定并印發《楚雄彝族自治州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彝醫館建設標準(試行)》,提出在今年8月底前按標準所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統一規范的中彝醫館,并將中彝醫館建設納入州對縣市政府的衛生計生目標責任進行管理考核,層層簽訂責任書,每半個月通報一次工作進展情況,對工作推進遲緩,任務指標靠后的縣市直接點名批評,并督促加快推進,以保證目標任務如期實現。同時,該標準還從中彝醫藥科室集中設置、布局流程、裝飾裝修、院內外中彝草藥種植和綠化、設備設施配備、診療技術服務等方面進行規范,明確州縣鄉村四級中彝醫藥醫療、預防、保健體系的建設規范和標準。
州財政配套投入35萬元用于彝醫藥人員培訓,同時整合上級資金,助力醫改,縣鄉村實行藥品(除中藥飲片外)零差率政策的刺激,推動分級診療、疊加基層醫療機構績效工資政策的調整,增強基層衛生人員中彝醫藥服務的動力,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
全州將符合條件的中彝藥(含中彝藥飲片、中彝成藥、中彝藥制劑)和針灸、推拿等中彝醫非藥物診療技術納入“三張網”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衛生機構中藥飲片和彝藥(草藥)暫不執行零差率銷售,醫療機構選擇中彝醫藥和中彝醫適宜技術治療(如中彝藥足浴、刺絡拔罐、紅外線治療、穴位敷貼治療等)的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從配套政策上支持中彝醫藥診療技術發展。
目前,全州有鄉鎮衛生院11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個、村衛生室110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4個,96.48%鄉鎮衛生院、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3.4%的村衛生室和78.57%社區衛生服務站均能提供中醫藥服務;全州建設完工并投入使用的中彝醫館達90個,其余計劃9月底全部竣工。截至8月30日,全州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彝醫藥服務人次同比去年上半年翻了2.34倍,中彝醫門診服務量達基層醫療機構服務總量的15.% 以上。(通訊員許曉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