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3月26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關于抗擊疫情的國際合作情況。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介紹相關情況和答記者問時提及中醫藥。

徐南平介紹,疫情發生之后,中國科技界第一時間分離鑒定出病毒毒株并向世界衛生組織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為全球科學家展開藥物、疫苗、診斷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礎;逐步深化對新冠病毒致病機制和傳播規律的認識,為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迅速篩選評價了氯喹、法匹拉韋、托珠單抗和一批中藥方劑、中成藥等有效治療藥物,以及恢復期血漿治療、干細胞治療、人工肝治療等療法,建立了適合不同階段患者的治療方案;短時間內建立形成了核酸檢測、抗體檢測相配套的檢測技術體系,不斷提高靈敏度和便捷化;五條技術路線并行推進疫苗研究,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已于3月16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徐南平指出,中國科技界在這次抗擊疫情過程中,圍繞有效藥物研發和臨床救治做了大量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方案。從方案的角度來說,現在的研究結果用三句話來概括:一是在控制輕型、普通型治療方面,研發的系列中醫藥和治療方案,能夠有效緩解癥狀,顯著提升治愈率。其中有一個方艙醫院,456位輕型患者,通過中醫藥治療,無一例外都沒有轉為重型,效果明顯。二是在抗病毒治療方面,篩選的磷酸氯喹、法匹拉韋、可利霉素等藥物,在臨床研究中顯示出了一定的治療效果。它的意義在于減少了普通型向重型和危重型的轉化,這點非常重要。三是對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研發的恢復期血漿、干細胞、托珠單抗、人工肝等一系列的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案,有效的降低了病亡率。

曾益新在回答援外專家組的主要任務和目前開展的工作等相關問題時指出,應這意大利、塞爾維亞和柬埔寨政府的邀請,在中央統一部署下,已經派出了抗疫醫療專家組,包括公共衛生專家、流行病專家、臨床醫療專家、心理專家和中醫藥專家。專家組與當地醫療衛生機構和專家開展經驗分享和交流,介紹中國的抗疫經驗和策略,結合當地情況對疾病防控、臨床診療、社區管理等方面提供指導和咨詢。同時,專家組也在遵守當地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在駐當地使領館的支持下,為華人華僑提供醫療衛生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