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積極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推動傳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考察調研時作出這一重要指示,再次為中醫藥工作錨定航向,明確了新發展階段中醫藥工作的目標任務。
創新是中醫藥發展的永恒主題。中醫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兼容并蓄、開放創新,不斷吸收和融合各歷史時期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文思想,形成了獨特的醫學體系,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保駕護航。步入當代,現代科學思想和技術手段同樣可以為中醫所用,豐富中醫藥的時代內涵,為中醫藥發展注入新活力。
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通過創新驅動,運用現代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來闡釋中醫、發展中醫,實現中醫藥理論、臨床和應用的多方面突破。這就需要加快謀劃建設國家中醫醫學中心等支撐平臺,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改革完善中醫藥科研組織、驗收和評價體系,同時完善對高校、科研機構、科研人員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創造鼓勵創新、審慎包容的外部環境。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曾強調“要科學總結和評估中西藥在治療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學的方法說明中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的療效”,此次總書記在南陽考察調研時又提出 “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其意味之深長不言而喻。
中醫藥療效確切、使用方便,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但也因其作用機理、療效機制未得到現代科學闡釋而飽受詬病,也限制了中醫藥為國際同行和民眾所理解接受。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醫藥在降低發病率和病亡率上發揮了顯著作用,但輿論場上卻仍充斥著“中醫無用”的雜音,一些西方人士也對中醫藥的確切療效視而不見,其癥結也在此。對此,需要圍繞中醫理論、中藥創新、中醫藥療效評價等重點領域,建強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完善療效評價方法,選準突破口和重點病種,組織大團隊,開展大協作,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拿出高質量證據,闡明和揭示中醫藥作用原理和療效機制。
需要注意的是,創新的前提是“守正”。要堅定守住中醫藥學理論的根基,嚴格遵循中醫藥發展的自身規律,在此基礎上構建起一套既守住本根又能為最大多數人能理解接受的話語體系,比如近年來中藥注冊領域構建的“人用經驗”等概念話語。決不能劍走偏鋒,簡單套用現代西醫藥學的研究和評價方法,讓中醫藥發展走上“不中不西”甚至完全“西化”的歪路。這就要求我們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在醫療服務流程、人才培養評價、醫保支付政策、藥品審評審批、科研研發立項等方面,建立一套符合中醫藥特點的制度體系,從制度層面確保中醫之“正”綿延永續。
“常人安于故俗,學者溺于所聞。”因循守舊、排斥創新,只會讓中醫藥淹沒在時代大潮,走入固步自封的死胡同。以“守正”促“創新”,以“創新”固“守正”,才能推動傳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為中醫藥發展注入時代活力,更好地服務人民健康福祉。(黃蓓)